K396次105小时“脱险”纪实,细节太震撼!
⇧点蓝色字关注“央视新闻”
“有叔叔阿姨们在,就有你们吃的”
7月30日上午,K396次列车驶入北京地区,按照既定时刻表,再有一个小时即将抵达终点站。
赵阳,K396次列车乘务员,已执乘K396近三年时间,身兼值班员的她日常负责办理补票业务。据她回忆,列车前一天傍晚从内蒙古乌海西站出发后一路顺利,但驶出河北宣化站后明显放慢了速度,最终停在了落坡岭站。
杨龙:雨逐渐变大,我感觉不对劲,掏出手机打开定位一搜,显示暴雨。以前经常在内蒙古生活,很少有暴雨这种情况。
赵阳:我们15号车厢有一个研学团,全是离开父母的孩子,只有四名带队老师。我们告诉孩子们,有老师和叔叔阿姨们在,就有你们吃的。
记者:但是你们心里对接下来的事儿,有底吗?
赵阳:没有底。
除K396次列车外,还有从乌鲁木齐开往北京西站Z180次列车,由银川开往北京丰台K1178次列车临时停车避险。详情
■ 7月30日12:50
餐车餐食全部售罄,应急预案启动
■ 7月30日17:00
开车30多公里,方便面买来了
杨龙:头顶上方是两万七千伏的高压线,脚下的路也不平,全是淤泥,水流特别急。唯一的防护措施就是喊,大家注意脚下,大家注意脚下。
列车长杨龙:车上的男性旅客特别善解人意,从来不争抢食物。还有老人看到乘务员冒雨把物资搬回来,问乘务员吃饭了吗?其实乘务员就没吃过饭,但依然回答说“大娘我不饿,先尽着您”。
■ 7月31日上午
抢修通的道路,再次塌方
7月31日上午,好消息传来,丰沙铁路部分损毁路段完成抢修,初步具备通车条件,K396和Z180次列车尝试开车。
然而还没等出站,洪水导致部分路段出现了更严重的塌方,两辆列车再次被叫停,回到原处。
信号中断,消防人员分三路挺进
7月31日下午,因通信网络中断,K396列车、落坡岭车站与外界失去联系。因通信网络中断失联的还有Z180和K1178次列车,三趟列车上的2800多名被困旅客在焦灼中等待。
为尽快核查失联列车情况并打通救援通道,按照北京市防汛指挥部的要求,北京市消防救援人员分别从陆路、铁路和山路向受困列车方向挺进。
公路方面,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赵洋带领30人的突击队,沿109国道向Z180所在停靠的安家庄车站徒步前行。另外一路,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种灾害救援处副处长傅杰带领的24人的突击队,沿丰沙铁路线向K396列车方向前进。
就在消防救援人员抓紧时间挺进时,紧邻落坡岭车站的落坡岭水库水位急速上涨,超过汛限水位。在铁路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协调下,K396列车上的旅客被紧急疏散到附近的落坡岭社区。
落坡岭站站长马瑞新回忆,“我接到的命令是把旅客全部安全护送到安全地区,没接到让我撤退的命令。”他还命令站内职工和旅客一同离开,独自一人留守车站。
然而,马瑞新发现,疏散完旅客后,站内其他人员全部返回到车站,没有一人按照他的命令留在社区。
马瑞新:他们说,我们是个集体,死就死一块吧。我当时都哭了,现在想起来还想哭。
■ 8月1日下午
救援队赶到,武警送来救援物资
先期抵达的消防救援人员开辟出一条救援通道,他们也通过卫星电话将K396的具体情况传递了出去。当晚,武警北京总队的40名突击队员徒步到达落坡岭车站,送来第一批救援物资。
马瑞新:穿上这身制服,我们就跟别人不一样了,最起码我们有这个责任,要的是担当。
■ 8月2日凌晨
“报了平安了,我媳妇都哭得不像样了”
8月2日凌晨,在武警官兵的护送下,K396的第一批300多名旅客开始向山下转移,早上8点,受困三天三夜之后,第一批乘客终于安全抵达北京丰台站。详情
就在K396的第一批旅客抵达北京丰台站的时候,赵洋带领消防救援人员开始护送Z180的第一批旅客沿公路向外转移。
经过四个小时的跋涉,8月2日上午,Z180的第一批旅客被安全护送到转移地点。之后,随着救援力量的不断汇聚,在政府、铁路部门、消防救援、武警官兵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K396、Z180、K1178的其余受困旅客陆陆续续被分批次安全转移。
滞留旅客全部安全抵京
8月3日凌晨,在落坡岭度过了刻骨铭心105小时后,赵阳与K396、Z180最后一批的滞留旅客一起,乘转运列车顺利抵达北京丰台站。至此,本轮暴雨中所有滞留在门头沟地区的旅客全部得以安全疏运。详情
抵达北京后,赵阳与下车的乘客相互拥抱,她告诉记者,当真正安全地把所有旅客送达的时候,这些天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。
“当天晚上就看见月亮了,我们就说,守得云开见月明。没法形容当时的心情,就是开心激动,佩服自己,佩服他们。”赵阳说。
↓点击视频,查看完整内容↓
▌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(ID:cctvnewscenter)综合《面对面》
制片人丨刘斌
记者丨古兵
策划丨张宏飞 编导丨王惠东 张玙
总台记者丨朱世松 王丰 何畅 魏雨彤 付海亮 张景
责编丨王枫 摄像丨王扬 王忠仁 高忠
微信编辑丨李子仪 校对丨张天宇©央视新闻
致敬↓↓↓